教保活動設計的基本結構
教學方法應結合學習內容,運用於「活動內容與過程」的擬寫,就教學現場常見分為:準備活動(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延伸活動
(一)準備活動(引起動機):透過實物、圖片、照片、圖畫書、影片等觀察與討論,引發幼兒對此活動的學習動機、興趣與經驗。
(二)發展活動:最主軸的學習核心,內容對應「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書寫對應的「學習指標」
- 透過討論、觀察、參觀、訪問、蒐集資料、展覽、操作、角色扮演、故事、遊戲、律動等學方式,親身體驗參與過程:從中獲得實際生活經驗。
- 依幼兒人數,規劃「團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規劃「團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之外,並加以說明「學習區(角落)活動」,讓讀者分辨清楚與適當運用「小組活動」和「學習區(角落)活動。
- 幼兒年齡(分齡或混齡)、特殊幼兒、空間的規劃及氣氛等。
- 依據「幼兒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第16條,幼兒園活動室應設置多元學習區域,供幼兒自由探察;學習區域應提供充足並適合各年齡層幼兒需求之材料、教具、玩具及圖書;其安全、衛生及品質應符合相關法規及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規定(教育部,2019)。
(三)綜合活動:整理所學到的概念,以有趣活動呈現出學習的結果。例如:發表、分享作品、展示、欣賞等
(四)延伸活動:活動進行若有時間,可延伸相關課程學習,擴充幼兒學習深度與廣度。
(參考:蔡春美、廖藪芬、羅素玲(202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第六章: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