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劉興帕的家族史
苗栗關牛窩原是泰雅族與賽夏族的獵地與耕地,清光緒年間才有漢人進入開墾。關牛窩有個龍眼園家族,這家族由劉道明創立。劉道明原籍廣東,清道光年間,因家鄉發生旱災,他搭著由老屋屋樑建成的戎克船,渡過俗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來到台灣。抵達台灣後,他沿著後龍溪而上,來到關牛窩,正在河邊小憩時,竟發現那艘泡過海水的戎克船船板長出了嫩芽,劉道明認為這是上天的指示,便在此定居。這船板最後被劉道明栽種於自家後院,長成了一棵龍眼樹,並繁衍出幾百株子孫,而劉道明就靠著這一大片的龍眼園積纂財富,成了關牛窩首屈一指的龍眼園家族。 1.1客音讀本
苗栗關牛窩概略位置圖
泰雅族與賽夏族
龍眼園伯公坑
戎克船
黑水溝
後龍溪與關牛窩地理關係圖
苗栗關牛窩概略位置圖
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354%E8%8B%97%E6%A0%97%E7%B8%A3%E7%8D%85%E6%BD%AD%E9%84%89%E7%AB%B9%E6%9C%A8%E6%9D%91/@24.4659646,120.8741094,14z/data=!3m1!4b1!4m5!3m4!1s0x3469aaac33371ee3:0xb7f52d41fc01c5e1!8m2!3d24.4635906!4d120.8900839?hl=zh-TW,取用日期:2020年6月25日
鳥居龍藏所攝臺中縣眉原社泰雅族人,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摘自:File:鳥居龍藏所攝眉原社泰雅族男人.jpg ,維基共享,Public Domain公眾領域,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鳥居龍藏所攝臺中縣捒東上堡東勢角泰雅族女人,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摘自:File:鳥居龍藏所攝東勢角泰雅族女人.jpg,維基共享,CC BY-SA 4.0,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
賽夏族獵人與台灣土狗。(摘自:File:Aboriginal with formosan dog.jpg,維基共享,Public Domain公眾領域,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
鳥居龍藏所攝臺中縣眉原社泰雅族人,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摘自:File:鳥居龍藏所攝眉原社泰雅族男人.jpg ,維基共享,Public Domain公眾領域,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鳥居龍藏所攝臺中縣捒東上堡東勢角泰雅族女人,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摘自:File:鳥居龍藏所攝東勢角泰雅族女人.jpg,維基共享,CC BY-SA 4.0,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
賽夏族獵人與台灣土狗。(摘自:File:Aboriginal with formosan dog.jpg,維基共享,Public Domain公眾領域,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
上三圖與下三圖對照 (百年前與現今之泰雅族與賽夏族)
泰雅族服飾(臺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藏)。(摘自:File:台灣原住民服飾,泰雅族.jpg,維基共享,CC BY-SA 4.0,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
泰雅族。(摘自:泰雅族, flickr , CC BY-NC-SA 2.0 ,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賽夏族。(摘自:賽夏族, flickr , CC BY-NC-SA 2.0 ,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泰雅族服飾(臺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藏)。(摘自:File:台灣原住民服飾,泰雅族.jpg,維基共享,CC BY-SA 4.0,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
泰雅族。(摘自:泰雅族, flickr , CC BY-NC-SA 2.0 ,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賽夏族。(摘自:賽夏族, flickr , CC BY-NC-SA 2.0 ,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泰雅族
摘自:5上Ch3泰雅族,翰林國小社會,CC授權,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賽夏族
摘自:5上Ch3賽夏族,翰林國小社會,CC授權,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照片來源:筆者攝
照片來源:筆者攝
照片來源:筆者攝
照片來源:筆者攝
照片來源:筆者攝
照片來源:筆者攝
戎克船
影片第7分21秒起,有戎克船行駛在廣東和香港間的珠江上的畫面紀錄
摘自:Hong Kong to Formosa by Philip H. Elwood, 1929,Special Collections Iow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CC授權,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黑水溝
後龍溪與關牛窩地理關係圖
位於弘法院東南方,三面被山環抱,山壁陡峭,出口狹窄,在劉緝光(穆廷)開發桂竹林後,在此處飼牛,只在出口處做一柵門把牛關住而得名。民國六十年徐福炎先生擔任村長時,易名為大興窩。(資料來源:獅潭鄉志,關牛窩位置請點選「苗栗關牛窩概略位置圖」)
(1)泰雅族(泰雅語:Atayal),清代稱為黥面番或王字頭番,為臺灣南島語族的一支。其分布區域橫跨宜蘭縣、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與南投縣,佔臺灣中北部三分之一的山區,其中包括和平溪、南澳溪、蘭陽溪、大漢溪、中港溪、後龍溪、大安溪、大甲溪、北港溪與濁水溪等溪流的主流與支流流域。(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
(2)台灣原住民賽夏族,主要分布在新竹縣五鋒鄉及苗栗南庄、獅潭鄉,是北部山區的一個擉立族群。他們每兩年一次的矮靈祭,為本省現存最原始,最完整,最純樸的原住民民俗祭典,具有深遠意義,前往參觀研究的遊客及學者專家,絡於途。賽夏族,由於背有人多勢繹眾的泰雅族強大壓力,前臨漢人的向山拓墾,不但其活動空間,由遼闊變為狹小,而且其固有文化,消失的也極為迅速。現有兩年一度的矮靈祭,可說是賽夏族文化保持最完整的僅存碩果。....目前賽夏族人口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向天湖一帶為最多,其次是新竹縣五峰鄉,苗栗縣獅潭鄉及新竹縣的竹東鎮亦有許多賽夏族人口,賽夏族分佈在苗栗和新竹兩縣的交界處(日治時代同屬新竹州),以鵝公髻山和橫脊背山的脊線,分成南北兩大區域集團,即社群。而分佈於新竹縣境五峰鄉者自稱賽以拉巴,苗栗縣境南庄,泰安兩鄉者自稱麥瓦洛,故可分為北賽夏與南賽夏兩群。(資料來源:獅潭鄉志 ,泰雅族與賽夏族區別圖示及關牛窩與苗栗泰雅族賽夏族分佈區域所在之地理相關圖和泰雅族視頻及賽夏族視頻, 請點選「泰雅族與賽夏族」)。
臺灣漢人,或稱臺灣漢族,是指出生或居住在臺灣本島及澎湖群島的漢人,由17-19世紀間、1945年-1949年間等兩大批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移民構成。(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
(1)一八六一年-劉道明進入關牛窩,用三把槍與十斤鹽巴,向賽夏族人換了約一分地,界標是兩棵木麻黃與大石頭之間。.....五年後的某個早晨,舷板芽成大樹,開花了,又結果,樹上是滿滿的龍眼。......幾年後,劉道明過身,兒子劉金福繼承了龍眼樹園。劉金福二十歲後,對龍眼樹與女人照顧有一套。......不過最讓村人津津樂道,不是女人戰爭,是看到又吃得到的龍眼。龍眼園廣大,有樹百株,全由一棵唐山來的舷板老樹王開枝散葉而成。樹苗不需多大照顧,就等落地長大。三十年後老樹王成精了,樹冠峨然,有了自己的情感,專逗人為樂。俊男女從下頭走過,花朵能噴出雨粉,得瀟灑打傘呢!要是醜男女經過,得狼狽的穿蓑衣,別給毛毛蟲炸昏了。村人都俊俏,沒人承認淋過毛蟲雨。光吃龍眼就能鬧人命了。龍眼的客語為牛眼。園裡的龍眼大如牛眼,甜郁如蜜,落地濺出的甜汁讓螞蟻吃了忘回巢。龍眼也如牛眼,溫溫良良的,滿枝頭看人慰勞人,讓人忍不住摘一把吃。這滋味好,多少老人忘了戒急,被乳凍的果肉噎著,還拚命的往喉嚨餵,情況不對時,人咚嚨栽地,死守牙關不放一滴甜汁呢! (節錄自《殺鬼》,頁 426-427)。
(2)小說裡劉金福的祖先被稱為「龍眼園家族」,在獅潭鄉豐林村玉虛宮附近有一個「龍眼園伯公坑」,位置距離關牛窩不遠,很可能是小說取材大湖的歷史資料。廟裡碑文說明該廟為清光緒20年所蓋。碑文如下:「本福德祠光緒二十年間由陳天送彭阿賢二位先生所創設因本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經地方善心人士劉漢龍何有貴吳鼎安廖華蘭劉雙喜等發起改建民國七十二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興工於民國七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完工並請來大湖鄉大寮村竹高屋之錫隘龍眼園伯公坑之三位福德正神因彰化縣竹塘鄉醒靈宮改建需要該三位福神之伯公樹雕刻三恩主寶像是時舉行慶祝福神登龕慶典」。
接近關牛窩不遠有處福德祠, 內奉「福德正神香位,錫隘龍眼園伯公坑」。(位置圖示請點選「龍眼園伯公坑」)
戎克船〈Junk〉是專指中國沿海或內河的帆船。自清朝至近代欲橫渡台灣海峽兩岸,無論是貿易、移民或偷渡,大多以戎克船載運。(引自張琬茹,頁23,戎克船圖示及有戎克船行駛在廣東和香港間的珠江上的畫面紀錄請點選「戎克船」)
從NASA的衛星照中,可清楚的看見「黑水溝」的輪廓。 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筆者再製。根據韋煙灶於2020年3月18日在交通大學演講「從歷史文獻看新竹沿海地區的環境變遷」所說,黑水溝有泛稱及專稱,專稱指澎湖水道偏北的水域。他引述《臺灣志略》〈卷一:地志〉(約成書於1745年):「按黑水溝有二:其在澎湖之西者,廣可八十餘里,為澎、廈分界處,水黑如墨,名曰大洋;其在澎湖之東者,廣亦八十餘里,則為臺、澎分界處,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無底。大洋風靜時,尚可寄椗。小洋則不可寄椗,其險過於大洋。」又引述《彰化縣志》〈卷一 封域志‧海道〉(成書約於1830年):「黑水溝有二:大溝闊而淺,小溝狹而深。」因此斷定黑水溝並非指臺灣海峽整個海面,而是指澎湖水道偏北的水域。(黑水溝圖示請點選「黑水溝」)
後龍溪位於台灣中部偏北,屬於中央管河川。橫貫苗栗縣的中南部,是苗栗縣重要的水利河川之一,發源於雪山山脈中的鹿場大山,上游為汶水溪。主流河長58.30公里,流域面積約有536.59平方公里。(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取用日期:2020年7月1日,位置圖示請點選「後龍溪與關牛窩地理關係圖」)
苗栗關牛窩,原旦係泰雅族、賽夏族个獵地摎耕地。清光緒年間,正有漢人落來開墾。關牛窩有一個牛眼家族,這家族係劉道明創立个,劉道明原籍廣東,清道光年間,因為家鄉作天旱,佢坐著從老屋屋樑建造个戎克船,渡過俗稱烏水溝个台灣海峽,來到台灣。到了台灣後,佢跈等後龍溪向上來到關牛窩,就在河邊歇睏時,竟然發現該浸過海水个戎克船枋,生出嫩芽,劉道明認為這係上天个指示,就在這位落腳。這船枋最尾分劉道明種在自家个後院,生成一欉牛眼樹,並繁衍百零頭个子孫。劉道明就靠這一大片个牛眼樹園,累積佢个財富,變成關牛窩有一無二个好額个牛眼家族。